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許多人都手足無措,「抗疫」期間,我們只顧着抵擋病毒入侵身體,卻忘了照顧心理健康。減少外出是避免感染病毒的有效方法,政府為防止「疫情」廣泛傳播,採取果斷社交距離措施,市民留家工作、學生停課、商店關門等,而市民撲口罩、忙消毒,取消社交聚會、整日為「防疫」憂心,令不少人產生了焦慮和恐懼感。恐懼能夠令我們提高警覺,提醒我們保護自己,但恐懼感也會弱化身體的免疫系統,令我們更容易生病或受病毒入侵,過度恐懼反而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切勿被情緒擾亂而自亂陣腳。
或許有人已經感受到,多了時間在家未必等如能睡得好;在情緒受影響下,煩惱增加反而令睡眠受影響,睡得不好了,令精神狀態及情緒變得更加焦慮。「疫情」狀況愈持久,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愈是堪虞,「疫情」下的身心健康將成為一個隱性問題,故此,我們應當如何在「抗疫」期間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呢?以下是一些維持「抗疫」心理健康的小常識:1.保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維持定時的飲食及足夠的睡眠,我們可以聽聽音樂或雙腳浸泡熱水放鬆精神幫助入睡,或是躺著閉目養神亦能休息身心。2.可以適量看一些有關「疫情」的資料,了解病毒傳播的途徑;但要避免跌入思維陷阱,不要過於恐慌、保持鎮定,對傳聞尋找更多證據。收到任何「疫情」的更新消息,應盡量循官方媒介或具公信力的傳媒求證。3.保持適度的放鬆,在有限的空間下做一些鬆弛的活動。閱讀和看喜愛的電視節目,都有助暫時抽離煩惱的思緒及隱定情緒。4.多和親友談談自己的情況,與你所關愛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幫忙,解決彼此的困難。5.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有需要時適當抽離,減少接觸相關「疫情」資訊,只有保持心境平靜,才能更有效維持身心健康。
此外,「抗疫」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注重環境清潔衛生,亦要多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人在戶外及自然環境活動,可以將身心活力提升40%,但假如長期處於室內,則會有反效果。出門吸收陽光,能提升體內血清素,也就是快樂荷爾蒙;不出門的日子愈長,我們就愈覺得鬱悶和難過;要對抗這些負面情緒,我們可於家中進行喜歡的活動,或進行需要活動空間少的體能運動。運動時身體會釋放「胺多酚」,能夠製造正面和開心的感覺。
正常人關注「新冠疫情」的消息可以理解,但是對有些人來說,這可能會使其現有的心理健康問題變得更糟,唯有積極面對人生,安排好規律的生活和確保你每天的正常生活在多種選擇之間取得平衡,迎接你的每一天都會充滿希望和快樂!
資料·圖片:互聯網
整理:楊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