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對「濕氣」一詞並不陌生,常用「十人九濕」來形容。中醫認為,濕氣不除,後患無窮。其實「濕」可以分為「外濕」與「內濕」;「外濕」就是人體之外自然界的「濕邪」,「內濕」是人體內的「濕邪」。「暑多夾濕」,夏季天氣炎熱,時常伴有雷雨,雨過天晴,暑熱會使地上的雨水濕氣蒸騰,形成自然界的「暑濕」;「暑濕」天讓人常感到頭脹、胸悶、汗粘、困倦、四肢無力等。「內濕」有「濕熱」和「濕邪」之分,夏季天氣炎熱,熱傷氣,脾胃之氣相對不足,人常會感覺天氣越熱,越不想吃飯,越乏困;這是暑熱導致人體出汗過多,氣隨汗泄所致,即暑熱傷到了人體的陽氣與陰液,使脾胃功能不能正常發揮作用,體內水濕的運化失常導致「濕邪」內生,而頻繁的飲水也會加重「水濕」內停。脾的「濕邪」主要表現為:舌淡,苔白膩;頭蒙如裹,口不渴、脘痞、腹脹、四肢困倦重濁、大便溏泄。胃的「濕邪」表現為:舌紅,苔黃膩;頭腦不清醒,咽部不適,口粘、口苦、胸悶、胃部不適、口渴不欲飲,大便粘滯不爽等。那麼夏季的「濕邪」該如何調理 ?
對於「濕熱邪氣」,如舌紅,苔黃膩;頭腦不清醒,口粘、口苦,口渴不欲飲,大便粘滯不爽等症狀,可以喝生薏米和綠豆粥,或吃西瓜等;對於「濕邪內阻」,如舌淡,苔白膩;頭蒙如裹,口渴、脘痞、腹脹、四肢困倦重濁、大便溏泄等症狀可以喝炒薏米、炒山藥粥等。當然,如「濕邪」通過食療不能緩解的話,就應該到醫院就診。
因為氣候原因,澳門人一年四季都會喝幾次「祛濕茶」,但隨著季節改變,「祛濕茶」的種類、功能也大有不同,例如「春天著重化寒去濕,夏天則宜清熱去濕」;有中醫師推薦了以下幾款夏天適用的「祛濕湯」:1:花旗參冬瓜湯。功效:清熱解暑補氣去濕,如小孩食欲不振、大便爛、神疲嗜睡等。材料:花旗參、冬瓜連皮、眉豆、生薏米、乾荷葉及豬瘦肉。2:節瓜薏米瘦肉湯。功效:清熱去濕,緩和小腿腫脹、抽筋;小孩食欲不振、大便爛、神疲嗜睡等,材料:節瓜、生薏米、茨實、冬菇、瘦肉、生薑片。3:老黃瓜赤小豆湯。功效:清熱消暑、利尿去濕,預防皮膚濕疹、食欲不振、大便爛、神疲嗜睡者等。材料老黃瓜、生薏米、赤小豆、炒扁豆、陳皮 。4:健脾去濕湯。功效:清熱去濕,可紓緩婦女白帶量多或黃黏問題。材料:海帶、淮山、炒扁豆、白朮、薏米、豬排骨、生薑片、紅棗 。
5:烏梅消暑飲料。功效:清熱去濕,生津開胃。材料烏梅、石斛、燈芯花、冰糖。
夏季祛「濕邪」,清除健康隱患。祝君健康!
圖片·資料:互聯網
整理:楊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