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7日是「立冬」,「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氣候開始由秋季少雨乾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轉變。
《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說,冬天在精神、起居及飲食調養的方法上,要根據自然界的變化。冬天是天寒地凍,萬物凋零閉藏的季節,此時,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潛藏於內,因此,「立冬」節氣的養生重點,在於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力求「使志若伏若匿」,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避免庸人自擾,便能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中國民間有「立冬補冬」的傳統,不過南方不像北方那樣氣溫驟降,如果熱補恐會燥熱,故宜以溫補為主。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例如:羊肉湯加入人蔘、黃耆,可以補氣;還有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溫熱又補血。俗語說「立冬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因此「立冬」後也宜多吃紅、白、青等不同顏色的蘿蔔。
其實以現代人營養不虞匱乏的情況,最好的補冬食品並非燥熱上火的熱補,應以滋陰潤燥的食物取代,例如冬季大白菜、白蘿蔔、豆腐、木耳、南瓜、馬鈴薯等,既符合「秋冬養陰」的原則,也符合健康養生的觀念;同時少吃生冷的食物,起居作息早睡早起,如此陽氣便能潛藏,符合立冬後「養藏」的傳統。
《健康與你》祝君健康!
圖片·資料:互聯網
整理:楊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