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10幾年前,香港「巴士阿叔」視頻嗎?片中的「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未解決」等,成為香港一時新興的流行用語。現今在全世界高度戒備防控「新冠病毒」蔓延的同時,專家、學者也提醒大眾,重大「疫情」爆發時,要特別關注心理和精神健康。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精神疾病專刊(Lancet Psychiatry )最近刊登文章,呼籲「疫情」當前,當務之急需要提供及時的心理健康護理。
「新冠病毒」爆發以來,來勢迅猛,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大眾從一開始的不太知情,發展到現在的人人擔心和焦慮,而世界各國相繼而來的封城、鎖國措施更增添了大眾的恐懼感。大眾除了每天自動跟蹤病例的最新進展外,社交媒體上也充斥了各種有關「疫情」的消息,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疫情」會何時得到控制?拐點何時到來?
這些不確定因素令公眾的擔心和負面情緒有增無減,包括:恐懼與焦慮,擔心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不厭其煩地叮囑家人出門要小心,免得受傳染。也有人瘋狂地購買口罩、護目鏡、消毒酒精等,這都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有些人也因此出現失眠或是失眠加重的現象。其次,整天悶在家中不能出門,人會感到無聊與孤獨。再則是憤怒情緒,對當局一開始處理「疫情」的手法不滿,對病情得不到及時救治和住不上院感到憤恨和無奈等等。澳門人當然也未能倖免,隨著港珠澳三地政府應對「疫情」的防控策略不斷升級,三地的人員正常往來不得不停止,而澳門由於有許多在珠海居住的市民以及大量來自內地的勞工無法如常返回內地,把很多人壓逼得喘不過氣來,甚至衝動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各方面的壓力形成的情緒問題,顯得更加令人擔憂。
其實,這些情緒都屬正常現象,是人們面對前景不確定以及風險而產生的正常反應,因此,提供及時心理治療顯得尤其緊迫和關鍵。這裡有幾個緩解情緒壓力的方法可供讀者參考:
通過閲讀來轉移注意力;練習正念,自我調節;認知療法,改變思維方式,不要總是陷在負面消息中;超前思維,想像一下「疫情」結束之後的打算;和朋友聊天,化解憂慮和煩惱;學習一項自己感興趣的新技能,例如,烹飪、瑜伽等。
資料整理:楊存忠
圖片:互聯網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如何緩解壓力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