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很少會出現“霸王級”的寒潮,然而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也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影響。近日,受一股冬季季風補充影響,未來數日本澳的氣溫將降至 10℃左右。
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期間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關注?專家表示,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活動的人群需要特殊關注。所以,市民特別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應採取適當措施,保障健康。由於老年人體力漸衰和活動能力減弱,代謝功能降低,產熱相對減少,體溫調節功能差,以致在低溫環境或接觸寒冷後,很容易發生寒顫,出現身體失溫。而低溫刺激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環境溫度的驟變會加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急劇上升而發生腦梗;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而導致心肌梗死。冷空氣也會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變得乾燥,以致發生細小破裂,病毒、細菌容易乘虛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發,氣溫驟降還可以使哮喘等疾病加重。
那麼市民如何讓自己度過一個健康的冬季?最主要的就是,留意天氣預報,按氣溫加穿適當禦寒衣物,包括帽、頸巾、手套及襪等;進食足夠的食物,攝取充足的熱量;做適量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及產生熱能;避免長時間暴露於戶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如有不適,應盡早求醫。在飲食方面,要改變飲酒能防寒的觀念,其實飲酒不能保暖,因酒精會令血管擴張,反而使身體熱量流失,故市民應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品。冬天很多人愛吃火鍋,尤其重口味麻辣鍋,要注意這會導致血液濃稠度提高,應該多補充水分,建議盡量少吃;補充水分時注意不要一口氣喝冷水,也不要冷熱交替喝,避免血管受太大刺激,可以吃薑等食物暖身。營養師則建議,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有天然的抗氧化能力,預防血管發炎,如黑木耳及秋葵等具高膳食纖維;也建議以全榖根莖類如糙米及地瓜,代替精製白飯,有助於穩定血糖和血脂肪,少碰高鈉、高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
最後,俗話說「四肢暖和,身體就暖和」,冬季睡覺前可以邊泡腳邊看書或電視,配合早睡晚起,起床時不要驟然而起,最好先躺幾分鐘,利用時間動動全身關節,再用手支撐起床。
祝君健康,希望我們的健康欄目能帶為市民帶來健康。
資料·圖片:互聯網
整理:楊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