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8號)是24節氣中的「立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其氣候特點表現為:空氣中濕度減低,而晝夜溫差增大。那麼,立秋後,天氣由熱轉涼,有哪些疾病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
1.胃腸道疾病。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同時秋季也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受到冷空氣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如: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預防秋季腹瀉重在保養脾胃,防止胃病復發,有胃病的人要注意保暖,飲食以溫、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吃冷、硬、燙、辣、黏的食物,戒煙禁酒。
2.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易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稱「秋燥症」。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還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癤腫、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須養陰防燥,在飲食上宜常喝開水和菜湯,多吃梨、葡萄、香蕉、銀耳、青菜等滋潤的食品,少吃辣椒、蔥、薑、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3.呼吸道感染。秋天氣候多變,早午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狀也往往加重。因此,在秋天應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保持室內的良好通風至關重要,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吃水果,增強機體代謝;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
4.心血管疾病。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於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藥,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
祝君健康 幸福長壽
資料·圖片:互聯網
整理:楊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