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旅遊承載力問題對都市旅遊可持續發展、和諧旅遊環境建設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澳門自回顧後,隨著賭權開放以及國家開放港澳自由政策的實施,遊客數量連年增長;1999年至2012年,澳門入境遊客年均增長10.3%;至2017年,澳門入境遊客同比再增長5.4%,總量達到3261萬人次,較1999年翻20倍;而2018年入境旅客再創新高,達3580多萬人次,按年升9.8%;旅遊休閒產業是澳門的支柱產業,也為澳門帶來了可觀的財政收入資料顯示;僅2018年第一季度,澳門遊客總消費已達164.2億澳門元,與2017年同比增加了22.0% 。
壓力與挑戰
那麼對正在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的澳來說,遊客按年增長固然可喜,但也浮現了旅遊承載力的壓力。2017年中,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佈,「本澳人口密度由2015年的每平方公里21,100人增至21,400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如何平衡遊客與本地居民之間的資源空間分配及經濟發展與不同文化之間的包容、融合,一直是旅遊城市面對的挑戰。澳門目前遇到的旅遊業發展瓶頸是,中心城區交通擁堵、世遺歷史城區吸引力低、社會經濟呈現高密度、緊運行狀態;龐大的旅遊人口流,疊加高密度的常居人口,對澳門這個高密度、大流量人群的小型都市說來,狹窄的地域及自然環境,已經成為制約澳門旅遊經濟發展的稀缺性資源,也是澳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脆弱點。為此,特區政府必須運用科學的手段,制定出具有遠瞻性的都市旅遊容量與承載力管理的制度安排,通過旅遊資源的轉型與創新、基礎設施的升級與擴能、調整城市旅遊空間佈局、城區間協調與聯動等舉措,釋放澳門旅遊容量及承載潛力,緩解中心城區容量壓力,促進都市旅遊可持續發展。
管理與調控
城市旅遊容量管理與調控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是根據區域極限容量值,疏導進入大都市的旅遊流,使之保持著一種合理的、持續的容量態勢發展,維繫整個區域發展的可持續性。旅遊容量(Tourist Capacity),旅遊環境承載力(Tourist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是基於生態環境容量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基礎上而提出的概念。早於20世紀60年代。Lapage(1963)已提出旅遊容量的概念;2015 年12 月,由英國阿伯里斯特維斯大學(Aberystwyth University)Carl Cater 博士、Brian Garrod 教授和Tiffany Low 博士編著的《可持續旅遊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le Tourism)出版;該書在可持續旅遊概念的理論框架基礎上,綜合介紹了多學科交叉下可持續旅遊理論以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國內外有關旅遊容量及承載力研究態勢都表明,都市旅遊容量與承載力問題研究,是構建和諧旅遊城市、維繫城市旅遊發展可持續性的重大戰略性命題。與一般旅遊景區旅遊容量不同的是,都市旅遊容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旅遊交通、住宿、能源、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所能承載的容量。有鑒上述理論及分析,特區政府應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及智慧城市建設的契機,制定出科學、可持續性發展的城市旅遊承載力管理制度,將旅遊容量或承載力理念納入城市規劃管理、利用旅遊網站和公共資訊平台,即時發佈旅遊景區的景象指數,疏導遊客流向,以實現景區環境容量和承載力的宏觀調控。
展望與建議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拉開帷幕,及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通車,加之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支持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 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正式簽署,澳門迎來了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澳門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旅遊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檔期,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視野下,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發展內涵,標誌了澳門旅遊業發展步入由增量到提質的重要轉型階段,旅遊環境的和諧建設已刻不容緩。理順中心城區的旅遊容量和承載力,是和諧旅遊環境建設的戰略基本點和出發點,數據表明,澳門遊客最多的地區是大三巴、新馬路、噴水池及官也街;要避免這種旅遊經濟要素過分聚集某一區域的現象,避免因消耗城市某一區域的旅遊承載潛力而形成的中心城區旅遊容量的潛在危機,進而威脅整個城市旅遊發展的可持續性,首先就要採取城市區域旅遊要素的分散化配置戰略,發掘城市不同區域的觀光旅遊吸引點(例如:發展海上遊、離島行山健康旅遊等);有計劃的引導遊客流向偏中心城區的舊城區域,完善舊區旅遊元素(如爛鬼樓巡禮,康公廟等)以獲得更多原居民的支持,帶動舊城區域旅遊要素資源的集聚和增值;以新的增長極,降低中心城區旅遊容量壓力,提升整個城市的旅遊容量和承載力。其次,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升級,從都市長遠發展的戰略出發,優先考慮歷史拖欠下來的基礎設施系統的老化問題,結合都市現代化改造進程,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技術升級和擴能;增強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的優化配置和快速集散能力,讓遊客利用安全、便捷、舒適的公交設施(如輕軌、點對點公交專線等)進入中心城區旅遊點,降低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第三,利用大數據分析,建立一個世界級的城市遊客服務中心及旅遊諮詢網路系統、標識系統,為遊客提供即時、便捷的旅遊諮詢服務,以科學手段實施有效的旅遊容量空間管治。
結語
筆者認為,城市旅遊容量與承載力受到各方因素的挑戰,存有非常複雜、不確定性的變數,澳門政府必須盡快進行數據搜集和科學化研究,制定出長期規劃,除提升硬件基建及承載力,亦應以新思維考慮旅遊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實施管理戰略的創新,由數量增長戰略向品質增值戰略轉型,通過區域協調與聯動,緩解澳門旅遊業的容量壓力,促進澳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文:雷民強
部分圖片: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