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了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總體目標任務、思路和具體安排,全文共5個部分,包括:「總體要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文件出台正是國家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時間點上,我覺得具有兩重特殊的寓意。
首先,從經濟發展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我國城鄉收入比已經拉大至現在的1:2.7左右。一個現代化、發達的國家不能有這麼大的城鄉收入差距,實現脫貧之後,如何通過城鄉要素流動和科學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現實問題。中央一號文件突出了縣域及城鄉統籌。「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是經濟發展戰略在「三農」領域的重要體現,要實現城鄉經濟循環暢通,關鍵在於發展高品質的縣域經濟;縣域是國家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有一項研究表明,「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0%的GDP,縣域經濟正成為影響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因素。「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其次,和平年代依舊需要憂患意識。「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對於一個人來說,長存憂患意識,才能獲得最基本的生存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長存憂患意識,才能不斷發展壯大,這既是中國近代史留給我們血的教訓,也是無數哲人給我們提出的警告和勸誡。長期以來國家一直將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問題放在首位,一場「新冠疫情」對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造成影響以來,糧食安全問題及糧食供應穩定性顯得更具戰略意義。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的剛性需求也會增長,所以中央一號文件顯示,國家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一刻也沒有掉以輕心,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因此,中央一號文件對穩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高品質的縣域經濟及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大代表 吳小麗
圖片: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