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是一年春來早。清明節的心境有點蕭瑟亦或輕輕的淒淡,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千年流傳。
清明節氣,寓意清新景明,喻指仲春暮春初夏的交替,孕育祖根恩情的傳承與發揚,滋養善德孝敬的普惠文明,普照家與國之文化復興與繁盛的天地華宇。祭祖、掃墓、踏青、追思,是清明的日常,青塚前的肅立沉思,你記起了什麼?天蒼蒼雨茫茫的蒼穹下,那稀疏升騰起的燭火煙雲,炮竹聲響回蕩的空曠田園,那份遠去歸來的遊子夢吟,如這花開花落的時節迎來送往。中華兒女,無論你身在何處,歸去來兮,均可在這青塚肅穆間找尋我是誰?祭典、拜祖、尋根、感恩、正本清源、德孝祈福,清明節這一時令所蘊育的傳承與追思之精神營養,正是孕育滋養豐盛人生與文明未來文化繁盛的基因;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當你來到這世間安身立命,就已擁有自己的角色和承擔著相應的責任。
清明節,我們默念一些寄託祝福,回憶那些塵封心底的話語,我們不管是活著還是逝去,都希望被人美好地銘記;然而要不被遺忘,最好的方法是與親友們建立深度的聯繫,去幫助別人,去做值得被記住的事,讓別人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幸福和快樂。
圖片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