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很遊客提到澳門想到的還是「東方賭城」的標籤,這或許是澳門人普遍低調踏實的風格使然;但這座包羅萬象、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小城正在日趨多元。在今天,澳門特區走過回歸20年的歷程後,從政府機構、高校科研到民間組織等,社會發生了巨變;經濟結構逐步實現多元,特區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澳門回歸祖國20年,最顯著的成就是經濟取得跨越式發展,由於回歸之前的澳門治安不靖,加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澳門經濟一度連續幾年負增長。回歸後,特區政府開放了博彩經營權,中央政府和內地為支持澳門經濟發展推出了「自由行」、CEPA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內、外利好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澳門經濟很快扭轉頹勢,實現了高速發展。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1999年時的492.1億澳門元,至2018年時已經達到4,403.16億澳門元,增長近8倍。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113,000澳門元,提升至2018年的666,893澳門元,增長近5倍。按照世界銀行2017年的統計數字,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次於盧森堡。經濟的多年持續發展,帶來了澳門的高就業率、低失業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失業率由1999年的6.4%,降至2018年的1.8%;月工資收入中位數由1999年的4,890澳門元,增至2018年的16,000澳門元,增長2.27倍。
為增強澳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澳門特區於2011年建立了財政儲備制度,截至2018年12月底,澳門特區財政儲備達5,088億澳門元;截至2019年3月底,澳門特區的外匯儲備初步統計為1,633億澳門元。經濟發展所累積的財富為澳門改善民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提供了重要的財政保障。澳門特區政府在全面施政基礎上,突出重點領域,逐步探索建立起了包括社會保障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防災減災等六大長效機制,持續優化民生工程。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堅持多點支撐、多重覆蓋,構築起雙層式社會保障、社會援助、社會福利三大層面相結合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教育方面加大資源支持力度,實現了從幼稚園到高中15年免費教育,形成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終身教育等有效銜接的全面教育網絡。醫療方面,堅持「妥善醫療,預防優先」政策理念,澳門的初級衛生保健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典範;至2018年,澳門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高達83.7歲,居世界前列。在實現經濟多元發展方面,澳門特區政府從回歸初期的「固本培元」到近年推動包括會展、文創、中醫藥等新興產業在內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尤其是橫琴的開發也為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平台。
此外,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區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參加國際組織的數量已由回歸前的51個增加到現在的110餘個。基於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澳門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升,澳門特區護照的「國際待遇」不斷提高,截至2019年6月27日,同意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或地區達到142個。
如今的澳門絕不僅是座「賭城」,也不僅是旅行「打卡之地」,而是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的典範。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步伐加快,澳門的開放度與吸引力將不斷增強,無論是融入區域合作發展,還是發揮自身優勢架設一座中國通往「一帶一路」沿線葡語國家的橋樑,回歸祖國20年的澳門發展前景將更為廣闊。
圖片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