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為傳統節日,時在西曆12月22日左右。殷周時,以冬至前一天為歲終,後二十四節氣則以冬至為首;因此,民間有了“冬至大過年”一說。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也是24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漢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在南方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民間並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古人也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這天,家人團聚,祭祀祖先,慶賀往來,猶如年節。易經有「冬至一陽生」,即此時,寒冷的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滋生,藉由中藥適時煽風助燃以積蓄能量,可使身體有足夠的熱能對抗寒冬。因次,民間多於此日起至立春前進補以助陽。在澳門,人們在冬至日一般要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也有人選擇到酒樓食飯過節,一早預訂豐富菜肴與家人分享。以前有一首澳門民謠是這樣唱的:「冬至大過年,家家食湯圓。先生不放假,學生唔俾錢」,顯示澳門人對這個節日的重視。
資料整理楊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