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推出的《百億抗疫援助基金計劃》,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昨天(16日)已經開始陸續發放。特區政府推出「百億抗疫援助基金」的經濟援助措施,旨在擴大對居民、僱員及企業的援助;紓解民困,增強社會的信心、團結、穩定,以實現「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政策目標。
政府這次能夠大手筆的援助社會各階層共度時艱,這主要得益於澳門回歸祖國後,《基本法》保障下的「一國兩制」優勢。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財政收入全部由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行支配,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徵稅」。而澳門自賭權開放後,經濟高速發展,財政儲備由回歸時,澳葡政府留給特區政府20多億元(澳門元)以及約100億元的土地儲備金,增加到2018年12月底的5000多億澳門元。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新冠疫情」發生在澳門回歸之前,社會各階層面對的困境會是怎樣?
然而,俗話說:「救急不救窮」,此次「疫情」也為本地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路向帶來了思考。面對「疫情」、面對遊客的銳減,本地許多中小企業可稱「不堪一擊」,而政府的「抗疫」援助措施(包括:推出消費卡及援助款等)都只能暫解燃眉之急,本地中小企業要真正提升自身的抗擊能力,才能得以長遠發展。筆者認為,企業續存靠自強。所謂的自強,除了認真經營、建立品牌、增強財政實力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要在固本培元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不斷改革創新,提升企業自身的適應性和競爭力。大家不難發現,儘管澳門經濟近年高速發展,但有許多市民喜愛的老字號卻相繼結業,其中更有過百年歷史的老店;而這些老店結業的最大共同點就是除了口碑,無論是店鋪的清潔、安全、舒適、以及出品,都難以追上潮流,甚至無法吸引年輕一代,此外,澳門本地中小企業經營者對於現代化的消費模式接受度不足,例如電子支付,網上消費等,直接阻礙了企業發展的規模。
危機往往也是促使行業加速升級的契機,變局給企業發展提供的是一次「應急訓練」和重新思考的機會,網上商業模式活躍的背後,是數位經濟的價值和潛力的顯現,數位化轉型顯然是企業重新整裝起步的有效手段。因此,筆者希望,澳門本地中小企業應深刻意識到互聯網消費的價值,消費者的生活業態正朝著智慧化、網上化發展;澳門本地企業要意識到網上經濟的重要性,應積極變革創新,升級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清晰理解誰能早一步將經營模式數位化轉型,經濟復甦期的話語權便多一份實力。從「心」出發,真正明白「企業續存靠自強」!
圖片來源:互聯網
文:雷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