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埠「黃絲」的暴亂越演越烈似乎沒有平息的跡象。當大批青少學生盲目的參與暴動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我們在電視的新聞中看到,最小的「黃絲」只有12-13歲,這樣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為了什麼,就那麼的輕易上當成了「政棍」 們的炮灰呢?事實上,有許多「黃絲」看起並非那麼粗野,一臉的無邪與一班窮凶極惡的暴徒判若二人,這樣的人怎麼有那麼大的膽量去玩街頭暴動這種危險的成人運動呢?筆者認為,首先,現時有許多青少年沉淪於網絡世界,平時除了「網絡遊戲」就是「社交平台」,平時的「宅男宅女」沒有真正社會認同感,加之父母為了生計,早出晚歸地工作,甚少與子女溝通;在缺少親情,朋友的關愛下顯得尤為孤獨,社會也缺少對他們的認受。但作為年輕的「黃絲」,其實也需要被人認同,這次反修例暴亂,讓這些本來整天沉迷於網絡世界,互不相識的年輕人從虛擬世界回到現實,他們竟然發現有那麼多「同路人」;他們相互認同、共同吶喊、更是相互間把對方吹捧成了以往只在虛擬世界才能成為的「英雄」。這一所謂的「英雄」風采成為了青年「黃絲」的一個凝聚力和暴動的動力。所以,我們看到這些為政治獻祭的「黄絲」們其實對政治議題一竅不通,除了念口號式反復大聲說「五大訴求」,對於其它政治話題毫無見解。其次,反華勢力的「政棍」們利用青年人沉迷網絡的特性,不負責任的在社交平台上發放顛到是非黑白,造謠惑眾的惡毒信息。網絡意識形態之戰,是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在網絡社會的必然結果,虛擬性、互動性、便捷性等綜合性特徵,使網絡意識形態之戰與現實意識形態具有本質上的區別;「政棍」們正是利用這一點,他們在「臉書」散播各種歪曲煽動仇視內地的言論及虛假文章;再加上仇視中國人上腦的香港才子陶傑昧著良心的抹黑宣傳等;而香港這些沉迷於虛擬世界年輕人,怎麼可能會花時間去尋找真相?他們只會隨波逐流,一起仇視同是一個血脈的同胞,並且把自己打造成香港人而不是中國香港人。就是這樣,年輕人硬是被洗腦成為了「政棍」的犧牲品,什麼大愛、什麼多元化一切都被洗掉了。正因為上述之原因,從而導致了年輕「黃絲」們這種扭曲的心態日益積聚到臨界點,正巧修改犯罪引渡條律成為了導火線,在幕後黑手的推動下點燃了這場暴亂。
意識形態怨恨成為網絡意識形態之戰的內在重要動力,是意識形態謠言產生的心理機制。網絡平台給網絡政治怨恨提供了重要平台,並不斷快速向其他領域擴展。仇恨導致社會分化撕裂,往往會帶給人類災難,必須引起全社會的警惕。希特拉煽動德國人仇視猶太人從而統治德國對歐洲發動戰爭;日本人宣傳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對中國發動侵略;而香港的反中勢力正是利用了這點,不停的抹黑及煽動年輕人以仇恨達到政治目的,企圖推翻「一國兩制」,甚至分裂國家。因此,香港社會各界人士一定要盡早平息這場動亂,化解年輕人心中的仇恨,不要讓香港遭遇災難性的打擊。
同為「一國兩制」的澳門,社會各界亦應該引以為戒,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及公民責任教育,提升他們的民族感和國家認同感,正確引導青年人投身社會服務以及參政議政,讓他們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為民族強盛、為國家興旺、為特區繁榮奉獻自己力量。
文:雷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