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大屋與亞婆井前地遙相對應,是一座嶺南派院落式大型民居建築群,它也是澳門最大的私人住宅,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他在這裡寫下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巨著《盛世危言》。
鄭家大屋由鄭觀應父親鄭文瑞1869年修建,占地4000平方米,有60多間房,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大型中式民居之一。整棟建築後倚西望洋山,西北面海,大屋既具濃厚嶺南民居風格,細微處又融匯了不少西方建築元素。鄭家大屋由兩座並列的四合院組成。入口右手是澳門民居中常見的門官土地神位。進入第一個院落,便可看到門樓牆身的灰塑,包括「年年有餘」、「封侯」、「鯉躍龍門」等喜慶內容。經過圓形「月門」,後面是被稱為「轎道」的廊道,這是通往主房區的通道,也是訪客下轎的地方。從轎道進入主房區,門簷上書有「榮祿第」的牌匾,說明此宅乃官宦之家。主房區包括:餘慶堂和積善堂,均為兩層的兩進三開間建築。余慶堂由鄭文瑞興建,積善堂則由鄭觀應的弟弟鄭思賢興建,從名字不難看出,取自「積善之家有餘慶」,建築格局呈中式建築特色,而廳堂中的灰塑花飾天花、門楣窗楣則屬西式風。鄭家大屋有兩個花園,一個在「榮祿第」旁的文昌廳前,另一個在餘慶堂旁,餘慶堂旁的花園中、西交匯更加明顯,回廊柱子有西式柱帽及柱礎,又有中式月門和葫蘆窗洞,配上白牆灰瓦、青青綠草,不但不違和,還相映成趣。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鄭家後人分散各地,鄭家大屋被分租出去,高峰期曾住了70多戶人家,鄭家大屋也日見破敗。2001年,澳門特區政府用「以地易地」的方式,獲得鄭家大屋的物業權,並以「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8年的修復。2005年,鄭家大屋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0年,鄭家大屋正式向公眾開放,開放後的鄭家大屋,除了遊覽展示功能外,內部還新增了導賞服務、不定期的工作坊、文化演出活動、文物諮詢暨創意設計禮品售賣等新功能,在新的城市生活中賦予了這座歷史建築以新的生命和內涵,也讓鄭觀應這位在近代中國點起一盞明燈的澳門人重現世人面前。
新春留澳過年不妨與孩子、家人一起重溫一下澳門歷史名人的豐功。
資料•圖片:互聯網
整理:楊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