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速度之快超出了絕大部分人的預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社會的頭等大事。這一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給本澳的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疫情」衝擊下,本地經濟活動短期內驟然降溫;從宏觀表面看,對以旅遊業及博彩業為主導的澳門特區經濟體的影響尤為巨大,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當政府宣佈暫時關閉賭場後,部分酒店停業、大型活動及聚餐被取消,以旅遊消費、餐飲行業為主的本地企業,面對營業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時還需要承擔員工工資、已備食材浪費等損失,部分體量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甚至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而經濟下滑風險還可能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上下及橫向傳導,引發局部性危機。有見及此,澳門特區政府及時公佈了一系列經濟援助措施紓緩民困及推出了多項精准政策支持中小企渡過難關。政府使出的「組合拳」,給本地中小企吃下了「定心丸」,即政府是中小企發展的堅強後盾,一定會幫助企業闖過難關,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筆者認為政府的各項經濟措施,在「疫情」過後勢必會對未來企業的發展及居民的生活模式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於整個社會經濟來說,必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政策利導 助推本地消費
在政府的舒緩民困政策中,政府計劃在「疫情」緩和後,向澳門居民每人發放面值為3,000元的電子消費券;並規定消費券必須在本澳的餐飲、零售、生活百貨等行業消費扣帳;初步計劃每日消費上限為300元,限期為 3個月。由此可見,政府的此一措施可謂用心良苦,除了舒緩民困,消費導向也明顯指向本地中小企,可謂一舉兩得。而3個月內22億的本地消費(政府初步預算此項支出約為22億),再加上政府的各項支持政策,定能幫本地中小企擺脫困境,整裝再出發。
危機危機 危中有機
通過是次「疫情」考驗,本地中小企除了依靠政府的各項扶持政策之外,應該積極反思,提升經營模式,變革創新,學會自救應對各種未知的風險。17年前,「SARS疫情」讓人不敢上街購物,催生了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形成了中國內地今天互聯網消費大繁榮的局面。17年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網購、外賣、直播、網上辦公、網上問診、網上教育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成為「抗疫」期間的生活常態;被點燃的「宅經濟」釋放了互聯網經濟的上漲空間。有資料顯示,「抗疫」期間,京東全平台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70%。僅除夕至初六,蔬菜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510%,水果同比增長超300%,雞蛋增長770%,水餃、餛飩等速凍食品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90%。微信小程式官方資料則顯示,除夕到初七,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由此可見,消費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換了另一種形式存在。「抗疫」讓多數人留在家裡,也把人們的注意力聚焦在了手機等電子螢幕上,澳門企業應深刻意識到互聯網消費的價值,消費者的生產生活業態正朝著智慧化、網上化發展,澳門本地企業要意識到佈局線上的重要性,應積極變革創新,升級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清晰理解誰能早一步將經營模式數位化轉型,經濟復甦期的話語權便多一份實力。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危機往往也是促使行業加速升級的契機,變局給企業發展提供的是一次「應急訓練」和重新思考的機會,網上商業模式活躍的背後,是數位經濟的價值和潛力的顯現,數位化轉型顯然是企業重新整裝起步的有效手段。
「停一停 諗一諗」經濟結構更趨合理
這次「疫情」危機給澳門經濟社會帶來的衝擊,應該讓我們意識到經濟結構多元的重要性。事實上,當政府宣佈暫時關閉賭場時,很多酒店也宣佈暫停營業;這也讓博企等大型旅遊業項目的投資者清晰的意識到,賭業一業獨大以及遊客客源單一的危機。因此,「疫情」過後,特別是在賭牌續期的規劃中,博企應該加大非博彩元素旅遊項目的發展投入,吸引更多不同地緣的客源及旅遊休閒人士,避免再次出現「賭場停、酒店停」的囧態。而本地中小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將管理、運營、管道、產品由「線下」轉為「線上」,並以此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推動增加電子商務、網絡教育、網絡娛樂等資訊消費,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將帶動更多消費需求,釋放更多新興消費潛力,從而達至供給雙方互利共贏。作為政府,除了把擴大本地消費作為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外,也要積極推動本土企業的升級轉型;產業互聯網發展已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儘管在推進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如:大量傳統企業的資訊化意識仍偏薄弱、數位化程度仍然不高,但本次「疫情」的嚴峻性,將會促進許多傳統企業開始重視通過電子商務平台來開展採購和銷售,更加廣泛的使用資訊化工具來提升自身運營效率;這將是推動產業互聯網平台發展,提高傳統企業的數位化經營的最好時機。停一停 諗一諗 ,只要政府精准定策、高效施策促進經濟儘快恢復活力,繼續發揮並增強消費對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拉動作用,以及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澳門的經濟結構定將更趨合理,澳門經濟定能在短期內復甦,並將迎來新一輪增長期。
文:老佛爺
圖片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