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初九(10月7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的重陽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九九重陽節已經流傳了2000多年。唐代詩人王維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寄託了他對親人的無盡思念;愛國詩人屈原寫過「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歲眾人」的詩句,反映了重陽節的「茱萸文化」和「菊花文化」。在古代,「陽」為最高,「九」為最大,「九九」即為「重陽」;「九九」的諧音又是「久久」,寓為「長長久久」之意,代表大吉大利和萬壽無疆。1989年,我國正式定名「重陽節」為「老人節」。
把重陽節視為敬老節,是賦予傳統節日以現代內涵的一種傳承方式。尊敬長者,就是尊重他們曾經作出的貢獻;弘揚現代孝道,就是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這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中,敬老愛老的意識應當更加社會化,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未來的自己。常回家看看,和家人團聚,聊聊家事,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給後代樹立好榜樣,傳承中華「孝」文化。古人雲:「百善孝為先」,說明孝道從古至今都是立國、立家之本;孝順父母、尊敬長輩一直是中華民族永恆不變的傳統美德;無論社會如何變化,孝道永遠是中華兒女心中恒古不變的精髓。
重陽節,要讓弘揚中華孝道根植於我們的內心深處,永遠不要讓它淡忘,這是傳承中華孝道文化的精髓之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從傳承中華孝道開始,傳承中華孝道從善待父母、善待身邊的長者做起,讓重陽文化世代相傳!
圖片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