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關注的時事焦點非中美貿易戰莫屬。美國挑起這場令全世界矚目的貿易戰,是不是真的像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的,要解決中美貿易逆差,解決中美貿易不公平問題呢?事實並非如此。美國商務部3月6日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美國去年的貿易逆差達6210億美元,創10年新高;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逆差擴大超過1000億美元,比奧巴馬政府惡化了20%;其中,美國去年對華的貿易逆差高達387億美元,為全球之最」。那麼,既然貿易戰越打美國的貿易逆差反而越大,為何特朗普政府還要繼續死撐呢?究其背後深層原因,並非為了面子,是為了維護美國世界霸權地位,以及遏制中國和平崛起。
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以美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資金為誘餌,向第三世界國家推銷減少政府幹預,促進私有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政策主張,簡稱為「華盛頓共識」。1991年,蘇聯解體使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而美軍在海灣戰爭中以壓倒性優勢取得的勝利,展示了其稱霸世界的軍事實力,極大地助長了美國舍我其誰的主導世界的信心,國際秩序面臨了結構性變化。而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在其《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書中提出,「西方國家自由民主制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的歷史終結論 ,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以資本主導的自由市場經濟、以多黨競爭維繫的民主制度,強化了「華盛頓共識」。即以美國價值理念全球化、民主政治全球化、市場經濟全球化;其目的就是要通過價值引導、政治改造和經濟控制,全面按照美國模式改造世界。然而,從20多年以前提出「歷史的終結」到今天特朗普政府公開擯棄全球主義戰略,證明這種以自身的價值觀強加於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其它國家,顯然是行不通的,是重大戰略失誤;也已經被拉美、俄羅斯和亞洲某些國家實踐證明是災難性的。
然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及和平共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中國的崛起,再度成為了世界的中心。2004年5月,英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發表美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約書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題為《北京共識》的研究報告,在西方引起強烈反響;因為這個概念挑戰了在西方流行的「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不僅關注經濟發展,同樣注重社會變化,也涉及政治、生活品質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諸多方面;體現了一種尋求公正與高品質增長的發展思路。報告指出「北京共識」是更適合中國、 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模式,並逐步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的榜樣。這在美國看來,「北京共識」直接挑戰「華盛頓共識」,動搖了其世界主導者的地位;有基於此,美國政府對中國充滿了沮喪與憤慨,制定對華政策帶有了強烈的情緒感;而特朗普政府提出所謂的「美國優先」政策,故此對中國的打壓更加變本加厲。
由此可見,無論是貿易戰,還是封殺華為等一切貿易制裁手段,無非都是在為美國的所謂普世價值觀,即維護其全球霸權的政治心態服務。然而,即使美國能夠阻礙中國一時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但無法永遠阻止中國前進的腳步,但大國的崩潰總是因為的國家戰略能力出現了誤判,特朗普政府應該汲取歷史教訓,不要讓自己孤立於世界。
雷民強
圖片來源:互聯網